Sunday, July 5, 2009

quoted from 人间福报 http://www.merit-times.cn/

佛光国际医疗队 北印度义诊8
翻山越岭2天2夜 34人团队到士比德县 老人院、寺院、学校发放物资 3千人受惠

【人间社记者陈惟 淳北印度报导】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集合三十四位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及印度的医生、青年义工,横跨喜马拉雅山脉,历经两天两夜车程,九日抵达北印度士比 德县山谷绿洲的Kee village进行国际慈善义诊活动,十日挂上「二○○九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国际慈善义诊」的布条,为村民展开服务。

国际慈善义诊队是由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显法师带领,医生队长是马来西亚的杨立前,副队长是来自中国上海的陈瑜及顾宏刚,佛光山印度德里青年团的十八名拉达克青年,负责安排所有的交通及膳食、翻译等。 (人间社记者杨初猛摄)

当地村民表示,数年前当地政府曾邀请医疗队组织,来为村民问诊,此后就再也没有医疗队到来,因此,当佛光山的红布条挂上时,在早上就有超过百位村民挂号问诊,下午看诊时间结束后,医生们在村民要求下到住家看诊。 由于义诊队医生集合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及口腔科等,村民的各种病症对医师群来说都不是很大问题,其中还替一些病情较重的病人进行小手术。 村长Kee Village多结再巴向记者表示,由于村内只有寺院办的小学没有中学,以致村民受的教育不高,卫生常识不足,就算有病痛,村内也没有医生,医疗队从遥远的马来西亚与中国来到这里,村人都感到无比欢喜。他说,这个村庄拥有一千年以上历史,单是建在高原上的Kee Moastery就超过六百年历史,但现在村民只能靠畜牧为生,再加上半年都处于积雪的冬天,无法外出,如今只要三餐能温饱就很满足,更别说要医病。

由于许多村民都把握仅有的半年夏天时间去工作,所以kee Village的年轻村人在白天都外出,家家户户只剩老人和小孩,因此,在义诊中看到多是老人扶着老人来看病,除此就是十岁不到的小孩只身前来,这里的孩 童一般都有蛀牙,口腔科沈慎医师在首天义诊,就替数十名小孩拔除蛀牙。八天行程中,国际慈善义诊队还到一些老人院、寺院及学校,进行救援与发放物资的工作,共计至少有三千村民受惠。

quoted from life news agency http://life.fgs.org.tw

印度新德里義診活動【人間社記者陳惟淳 印度報導】





圖說:2009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義診於6月10日在喜瑪拉雅山脈下的貧困地區kee village進行兩天的義診活動。 人間社記者 楊初猛、李志利 攝   


(北印度訊)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集合了一批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及印度的醫生、青年義工們共34人,橫跨喜瑪拉亞山脈,歷經了兩天兩夜的車程,一座山再跨另一座山,於6月9日終於抵達北印度士比德縣一座建在山谷綠洲的Kee village進行國際慈善義診活動。   

  
由於此地處於海拔逾5000米的高原地帶,一抵步許多來自異國的義工們,甚至醫生都無法承受高原反應紛紛病倒了,再加上翻山越林的顛波車程,令大家都疲累不堪,無論如何,義診隊還是獲得當地居民及Kee monastery的熱情招待,在經過一夜的休息後,寫上「2009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義診」的布條在一間已擁有一千年歷史的kee village老人院門口掛起來,大家都抱著一顆以慈善福利社會的熱心為村民服務。   

  
國際慈善義診隊是由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帶領,聯合馬來西亞─中國華人聯合醫療隊及馬來西亞如意基金會所組成,醫生隊長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楊立前,另兩位副隊長是來自中國上海的陳瑜及顧宏剛,另外尚有醫生及護士等,共9人的醫療隊,以及在加爾各答禪淨中心如全法師與德里大學佛教系博士生覺明法師協調下,而剛於去年9月成立的佛光山印度德里青年團的18名拉塔克青年負責安排所有的交通及膳食等問題。     

 
由於kee village的村民以蒙古族、雅麗安及東歐族為主,許多只會講當地語言,因此,青年們也找來了一些當地青年充當翻譯,在整個義診過程有時需經過四種語言的翻譯後才能溝通,尤其是面對一些不諳拉塔克語的病人,則需先由當地青年義工翻譯成印度語,再翻譯成英文後再以中文解釋給中國醫生看診。      
過程雖然有些繁瑣,但對於這裡的村民來說國際慈善義診隊的到來可謂菩薩降臨般令他們充滿喜悅與希望,只因這個村落離城鎮逾400公里外才有醫院,因此一旦遇到急病時貧困的村民都得付上昂貴的車資才能到城鎮就醫,平時也只能到村落一間簡陋的藥店買一些藥物自行醫療。就如在義診中,記者就發現一位老婦女的手指都彎曲變形了,再加上膝蓋漸漸腫大起來,當醫生詢及她是否有吃藥時,她點頭說本身己吃了五六年的藥,但當問她吃的是什麼藥時她卻搖頭指不知道,只因手腳麻痛便去藥店買了一些藥吃,足見當地村民嚴重缺乏醫療常識,再加上村內沒有電源供應,更談不上有什麼衛生設備,以致許多村民都面對各種病痛問題。  


據當地村民表明,在數年前當地政府曾有邀請醫療隊組織到來替村民問診,此後就再也未有義療隊到過村落了。因此,當國際慈善義診隊的布條掛上時,在早上9時半開始至中午12時,數小時內就有超過百位村民到來問診,下午時分許多居住在另一村落的居民也走路到來,在問診時間下午結束後,醫生們在村民要求下也到村民住家替患癌的病人看診。

由於在Kee village的義診活動從10日至11日共兩天,以致在第一天無法趕來的另一個村落的村民們都選擇在第二天才到來。 由於這次的義診隊醫生相當全面有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及口腔科等,以致村民所面對的各種病症對醫生來說都不是很大問題,其中還替一些病情較重的病人進行小手術。 Kee Village村長多結再巴(35歲)向記者表示,村民們知道有義診隊要到來都感到非常高興及感激,他說由於村內只有寺院辦的小學沒有中學,以致這裡的村民所受的教育不高,衛生常識也不高,就算有病痛村內也沒有醫生可看病,醫療隊的醫生們更是從遙遠的馬來西亞及中國來到這裡,令他們感到無比榮幸。  他說,這個村莊擁有一千年以上歷史,單是建在高原上的Kee Moastery就有超過六百年以上歷史,這裡雖然繁華過,但現在村民只能靠畜牧為生,再加上半年都處於積雪的冬天,村民都無法外出,所以只要有三餐溫飽就很好了,更甭說要花錢醫病。對於這次能免費治療,村民們一大早已聚集在駐診處等待了。  

   
由於許多大人們都把握僅有的半年夏天時間可工作,所以kee Village的年輕村民在白天都外出,家人只剩下老人或小孩,因此,在義診中不難發現許多都是老人扶著老人來看病,而一些不到十歲的小孩更是勇敢的隻身到來看病,而這裡的小孩一般面對蛀牙問題。   
口腔科沈慎醫生在首天義診中就替數十位小孩拔除蛀牙,由於這些不到十歲的小孩都是獨自跑來看病,醫生開始時還擔心小孩們沒有父母在身邊會害怕拔牙,但後來發現這兒的小孩都很勇敢,只是有點害羞,就算打針時會痛也只會偷偷流幾滴眼淚,都沒有大喊大叫,一臉鎮定的坐著讓醫生拔牙,過後,就自己走路回家了。   

 
Kee Village有一間被譽為全世界最高的寺廟─kee moastery,這間海拔處於5000米高的寺廟建在山坡上,寺院獲悉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所組成的義診隊要到來替村民義診都免費提供寺院給隊員及義工居住,為了招待來自遠方的隊員,寺院特地打掃及收拾一番,騰出寮房讓大家居住,令隊員們除了可一嚐居住在藏傳寺院的另一番體會外,身處海拔5000米高的寺廟,喜瑪拉亞山脈上的雪山盡入眼簾,加上蔚藍的天空,及山脈下的碧綠溪水,令醫生也成專業攝影師,只因如此美景快門隨手一按便是一幅碧藍天的雪山海報風景般。  

   
也許常面對高山的關係,這裡的村民都非常純樸,過著世外桃源般與世無爭的生活,Spiti縣人口逾3萬,分部在不同的高原綠洲,一個村落相隔另一村落近則數十公里,遠的則百公里以上,村民們都是靠著僅有的草原畜牧為生,主要是畜養牦牛及棉羊為主,該地一年內有半年是冰封的冬天,山路都被雪所封鎖,無論是外人或當地村民都無法外出也無法工作,因此,村民們都非常珍惜僅有6個月夏天,盡量出外工作以儲備糧食迎接冬天的到來。但是,當大家獲悉義診隊要到來時,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青年團團長Gelek的堂哥也是Kee Village的一戶村民特地放下手中的農耕工作,召集了一些村民建了由石頭搭建而成的廁所,還准備了印度及當地傳統美食供養大家,令隊員們來到此低於十度的山谷地區也備感溫暖。小孩們更是掛著兩行鼻涕卻一臉天真笑容的為隊員們獻上哈達,以示祝福。  

    
「2009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義診」義診地在一間為了紀念一位有修行的老喇嘛所創辦的老人院與寺院內。這間老人院於2003年建立,目前共居住了40位殘障或失去依靠的老人,院內的老人都是虔誠的藏傳佛教徒,他們每天都持著轉經輪唸六字大明咒,每個老人臉上都掛著慈祥的臉,他們見到義診隊員時,都會合掌問好,令大家法喜充滿。     
據老人院負責的一位出家亞尼向記者說,這間老人院是為了紀念該院住持kachen Dugyal喇嘛所建,因為喇嘛在98歲圓寂前曾說過希望能幫助更多老人,因此為了兌現喇嘛的遺言,該寺院便籌辦老人院,專門收留一些無依無靠或殘障的老人。   

  
由於處於貧困的Kee Village,老人院的開鎖只能靠院內的供德金過活,有時沒有食物了,就靠一些好心的村民為老人們送上食物。記者到訪老人院時老人們正在用著午餐,只見他們的碗內只有白飯和豆汁,但大家還是吃得很開心,吃完以後,大家就趕著到Kee Moastery去轉經了。 亞尼說,老人們從早上7點起床後就做早課,9點吃完早餐後就在院內的靜室靜語修行,中午1時吃完午餐就到寺院轉經,一直到下午5時才回到老人院休息及用晚餐,到了晚上8時就睡覺了,日日都如此精進修行。在印度平均年齡只有65歲,但在此老人院內就有一位年齡高達91歲的老人,她與84歲的丈夫在4年前來到老人院,她受訪時說,由於她未生育過,而且每天都依據佛法修行,讓她從未有煩惱與壓力,她想這是她長壽的原因。亞尼說,這對老夫妻從20歲結婚迄今已70年了,但恩愛如昔,每天還是出雙入對的一起精進修行,實在難得。  

    
「2009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義診」的緣起:自去年9月佛光山印度德里成立青年團以來,以期能把人間佛教的概念帶給青年們,以復興佛教在印度的發展,首先必須做入世的事業,秉持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在物資及醫療缺乏的印度,慈善事業將有助於解除眾生的悲苦。 同時,為了鼓勵及激發德里文教中心青年團的青年們的菩提道心及利益眾生的心,文教中心決定舉辦“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走入喜瑪拉亞山脈下的Spite縣的Kee village進行義診與發放物資慈善活動。  

    
為了這次的義診能更順利舉行,去年10月,黃進寶教士經率領青年團長及4名團員經過三天三夜的車程到Kee Village探望當地的居民,發現到當地缺乏醫療、貧瘠的居住環境令當地居民過著簡陋及三餐不繼的日子,連學校也沒有桌椅讓學生們上課。因此,義診隊決定集合各地馬來西亞,中國及印度的醫療及義工隊伍進行8天的國際慈善義診活動。   

 
於局勢及各項地理環境充滿不定性,此次義診經一波三折後才得以完成籌募工作,其中佛光山中華總會、馬來西亞如意基金會、馬來西亞─中國華人義療隊提供 義款及人力的協助,經8 個月的籌備後,印度德里青年、法師及醫生共34人的國際慈善義診隊終組織起來。 Kee Village的村民在獲悉義診隊即將到該村落時都非常高興,除了能提供給當地居民一些物資協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外,也把愛心傳下去,讓貧困的村民也一樣感受到愛心無國界、佛教慈悲濟世的願心。   

  
在八天的行程中,國際慈善義診隊將到一些老人院、寺院及學校進行救援與發放物資的工作,而這次醫務人員與義工們親身走入村落進行關懷的活動中,將能讓3000位村民受惠。               

佛光山主办 国际华人联合在印度山谷义诊

quoted from http://www.medicaltravelintaiwan.com/cn


(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8 日专电)由佛光山 印度 新德里文教中心主办、结合台湾海峡两岸与 马来西亚 的华人医师与印度志工组成的36人国际慈善义诊队,今天前往印度西北部思比堤山谷,落实慈悲济世的心愿。

  位于印度喜马偕尔省 (Himachal Pradesh)境内的思比堤(Spiti)山谷,海拔4000公尺左右,处于高山谷地,景色优美有如世外桃源,但对外交通不便,仅有陆路可通。它距首都新德里的直线距离虽然才不过500公里,但义 诊队今天凌晨2时自国外搭乘飞机抵达新德里机场后,就立即直接乘车出发,预计明天下午3 时才能抵达目的地。

  毗邻中国大陆 西藏 边境的思比堤山谷,居民以藏裔为主,世代务农,由于长期与世隔绝,对外封闭达数世纪之久。当地民生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医疗、卫生,也无自来水,居民生活简陋穷困,学校甚至连桌椅都没有,学生上课都是席地而坐。

  有鉴于此,马来西亚籍的新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显法师,在去年10月间实地评估后,决定邀集马来西亚、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医、护人员与义工,以及佛光山印度青年团志工,前往进行八天的慈善义诊活动,同时携带大批的药品、医疗器材、毛毯、学生坐垫与文具用品等。

  慧显法师行前告诉中央社 说,此次预定随行的各科医师包括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人、中国大陆七人以及台湾医师陈人豪。中国大陆还有两位女护士随行。此外,马来西亚义工有七人参加,包括家庭主妇、退休教师和摄影师等。佛光山印度青年团则出动了18名男女青年,协助翻译及负责打杂等工作。

  慧显法师今天凌晨在机场欢迎义诊队的抵达时,临时得知台湾医师陈人豪由于未能获得印度政府签证,只得取消行程。另有一名中国大陆女护士也因同一因素未能成行。
  义诊队队长、马来西亚内科医师杨立前,是一位已参与多次义诊活动的资深医师。他在接受中央社电话访问时表示,台湾的医学界、宗教界和非政府组织经常组团在海内外进行各种慈善义诊活动,是主导他长期以来心甘情愿参与这类活动的动机。

  杨立前表示,身为悬壶济世的医师,能将自己的职责应用到使更多的人受惠,才是作为医师的最大回馈。因此尽管前往思比堤山谷的路途遥远坎坷,且食宿不便,但每当想到位处穷乡僻壤的居民能够得到医疗照护,他也就义不容辞的接受佛光山的召唤前往。

  慧显法师表示,扣除花在路途上的往来时间,此次实际义诊时间为两天,服务的目标选定思比堤山谷的五个村落,携带的药品与器材估计可嘉惠地方居民约3000人;另有近百人份的毛毯、学生坐垫和文具用品等,也将发放给当地的老人院、孤儿院和学校。

  慧显法师表示,主办此次慈善义诊活动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激发佛光青年团印度青年的菩提道心和利益众生的情操,本着「拔苦与乐」的心愿,实践「同体共生」的社会服务理念 期能把佛光山星云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概念传输给印度年轻的一代,复兴佛教在印度的大业。

  在此之前,台湾佛光山在印度已进行许多慈善活动,例如1985年即捐款协助流离失所的藏胞安身、1992年协助西北拉达克(Ladakh)自治区建校及水道设施、1993年援助西部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 地震 灾民以及近年前往老人院、孤儿院、精神病院等弱势族群小区,进行义诊照护等服务工作。980608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08/5/1kwa8.html

Saturday, June 27, 2009

到世外桃源義診 "quoted from Guang Ming Daily2009-06-26 14:08 "

佛光山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醫療隊的車隊橫越一座又一座喜馬拉雅山脈,經過三天的車程終抵達Kee Village。(圖:光明日報)

在喜馬拉雅山脈下,有一個叫思比堤(Spiti)的地方窩在山谷綠洲中,因環境得天獨厚,景色優有如世外桃源,住在這裡的蒙古族及雅麗安族人都信仰藏傳佛教,世代務農。他們在海拔5000公尺高的山坡上建造了一座世界最高的寺院Kee Monastery,是人間最後淨土之一。

由於當地民生基礎設施落後,缺乏醫療、衛生,“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遂邀集馬來西亞、中國的醫、護人員與義工,以及佛光山印度青年團志工,前往當地進行8天的慈善義診兼發放物資活

毗鄰中國大陸西藏邊境的Spiti山谷裡,居民以畜牧維生,在冰山雪地的喜馬拉雅山脈下,凡是有綠草的地方就可看到三三兩兩的村落建起,此地雖有千年歷史,但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對外封閉達數世紀之久,以致當地民生基礎設施落後,缺乏醫療、衛生設備,也無自來水,居民生活簡陋窮困,學校甚至連桌椅都沒有,學生上課都是席地而坐。

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經次進入縣內考察後,發現到擁有600年歷史的Kee Monastery寺院附近的鄉民教過著虔誠的信仰生活,但是,由於山谷從每年9月開始便下雪至翌年3月,令當地農作物甚至村民都無法出外謀生,在如此寒冷的不毛之地,村民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

為落實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以慈善福利社會,剛於去年9月成立的佛光山印度德里青年團決定扛起此利惠眾生的任務,集了馬來西亞、中國及印度的醫生舉辦“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走入喜瑪拉亞山脈下的Kee village進行義診與發放物資活動。

在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的帶領下,於6月8日抵達新德里的醫生義工團,歷經過了3天的車程,四輛小型客貨車共乘載了34名義工,橫跨喜瑪拉亞山脈,一座山再跨另一座山,終抵達北印度的Kee village進行國際慈善義診活動。

居住在海拔逾5000米高的Kee寺院,這批來自異國的義工們,甚至醫生都無法承受高原反應紛紛病倒了,再加上翻山越嶺的顛簸,大家都疲累不堪。

當地居民獲悉來自遠方的義工們特到鄉村義診後,都紛紛把家裡的好酒好菜拿來招待大家,由於居住在高原,村民們都養成一把好嗓子,見到遠方的客人時更不忘載歌載舞。

石頭廁所

大家在恢復“元氣”之後,一張寫上“2009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國際慈善義診”的布條在一間已擁有1000年歷史的Kee Village老人院門口張掛起來,也創下此鄉村首次有外國義診隊到來關心村民健康的紀錄。

義診隊的到來也創下另一紀錄──設立一間廁所。據悉,鄉民們獲悉有國外的義診隊醫療人員要到來時,特地放下工作,同心合力石頭蓋了一間廁所,還用麻布做成門簾,這對習慣隨地“方便”的居民來說,這間廁所無疑是村裡第一間有遮蔽的廁所。

由於Kee Village的村民以蒙古族、雅麗安為主,許多只會講當地語言,有時還得經過四語翻譯才說得明白。因此,青年們也找來了一些當地青年充當翻譯,面對不諳印度語的病人,須由當地義工翻譯成印度語,再譯成英文後再以中文解釋給中國醫生看診。

過程雖然有些繁瑣,但對於這裡的村民來說國際慈善義診隊的到來可謂菩薩降臨般令他們充滿喜悅與希望,在這片寸草難生,一眼望去只有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村落,許多村民可謂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看過山脈以外的世界。

半年的冬天

Kee Village村長多結再巴(35歲)向記者表示,村內只有寺院辦的小學而沒有中學,所以這裡的村民所受的教育不高,衛生意識也不高,就算有病痛村內也沒有醫生可看病,沒想到這次竟然有從遙遠的馬來西亞及中國醫生到來替他們看病。

他說,這個村莊擁有1000年以上歷史,單是建在高原上的Kee Moastery就已超過600年,這裡曾經繁華,現在村民只能靠畜牧維生,加上半年都是積雪的冬天,村民無法外出,所以只要有三餐溫飽就很好了,甭說要花錢治病。

風聞能免費治療,村民一大早即已聚集在駐診處等待了。

由於許多大人們都把握僅有的半年夏天時間工作,所以村裡的年輕村民在白天都外出工作,家人只剩下老人或小孩,因此,在義診中不難發現許多都是老人扶著老人來看病。這裡的小孩一般面對蛀牙問題。

營養不均衡

義診隊的醫生隊長,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內科醫生楊立前受詢時表示,經2天觀察,他發現當地村民因缺乏衛生常識,加上欠缺醫療設備,導致村民面對各種疾病問題。

他表示,在小兒科中,常見的疾病有腸道寄生病,婦科患的是婦科炎症,內科是胃潰瘍及高血壓,骨科是骨性關節炎及脊椎毛病,皮膚科是感染病及口腔科是蛀牙特別多。

他認為,村民的飲食結構非常不健康,的各種印度麵包或薄餅等都是一些麥粉或糖類所組成,少吃菜和水果便容易出現各種因營養不均衡所引發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

楊醫生認為,義診隊所能做的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讓村民知道還是有人會親自到來關心他們。

藥物難治本

來自中國的陳喻醫生指出,kee Village所面對的衛生條件不足問題是非常嚴重及令人擔憂的,就連中國一些偏遠的鄉村都比這兒佳。

“因此,這兒村民所患的各種疾病是非常少有及罕見的,如寄生蟲及蛔蟲在城裡已非常少見了。”這都是因為村民都沒有洗手、洗臉及飲用沒有煮沸的水所致。

他認為,就算是給藥吃了,也無法根治這些疾病問題,只因他們沒有改他們的飲食習慣,藥品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重要是醫療支援及提昇衛生設備。

糧食藏床底

Kee Village有一間被譽為世 界最高的寺廟──Kee Monastery,建在海拔5000米高的山坡上,當寺院獲悉有義診隊要到來替村民義診,即免費提供寺院給隊員及義工居住。為了招待來自遠方的隊員,寺 院特地打掃及收拾一番,騰出寮房讓大家居住,讓隊員們除了能體會居住在藏傳寺院的滋味外,身處最高的寺院,喜瑪拉亞山脈上的雪山,蔚藍的天空,山脈下的碧 綠溪水,都盡入眼簾,連醫生也忍不住將眼前美景趕緊收入相機裡。

這裡沒有任何奢侈品,村民還是用斧頭砍柴煮食,所喝的都是家裡牛隻擠出來的鮮奶或自製的酥油茶,所吃的是印度煎餅或豆類所煮成的咖哩及汁。

由於半年時間是冰封的冬天,山路都被雪所攔阻,無論是外人或當地村民都無法外出也無法工作,因此,村民們都非常珍惜僅有的6個月夏天,到了8月份時,他們就開始把糧食藏在床底下,免得凍壞,以應付漫長的半年冬天。

海拔5000米打球

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所辦的2009國際慈善義診活動,除了為Kee Village村民提供義診服務外,也發送物品與款項予當地貧困的老人院、學校及寺院,以協助他們度過即將來臨的冬天。

首先要幫助的是Kee Monastery小學,由Kee Monastery所辦的小學有兩層樓高,只是缺乏桌椅,學生們都是席地上課,在寬大的校內,也沒有運動器材供學生玩樂。

因此,當義診隊送上坐墊與各種球類送給小學生們時,大家都逼不急待地馬上與義診隊來一場排球友誼賽,矮小的身驅為了接到球,把自己蹦上半空卻一點也不氣喘,反之,從未在海拔逾5000米高原打球的義工們早已氣喘如牛了。

慧顯法師在帶領醫療隊到訪學校及送上物品時,不忘叮嚀學生要用功讀書,將來做個有慧的人,也只有教育才能解決貧困。

同時,法師也希望學生們在長大後有能力時,也能去幫助其他人。

此外,慧顯法師也在臨別前所辦的文化表演儀式上頒發了8萬9500盧比予Kee Village的其他貧困團體。

“佛光山印度德里國際慈善義診隊”簡介:

國際慈善義診隊是由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帶領,聯合馬來西亞─中國華人聯合醫療隊及馬來西亞如意基金會所組成,醫生隊長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楊立前,另兩位副隊長是來自中國上海的陳瑜及顧宏剛,此外尚有醫生及護士等9名醫護人員,再加上18名佛光青年,共34人的義診隊分成4輛小型客貨車在Kee Village進行了3天的義診。

義診隊醫生相當全面有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及口腔科等,因此村民所面對的各種病症對醫生來說都不是很大問題,期間還替一些病情較重的病人進行了小手術,惠及當地逾3000位鄉民。

光明日報/副刊‧文:陳玉苗‧2009.06.25

Saturday, June 13, 2009

2009 印度国际慈善义诊 India Free Medical Camp 2009

又出发咯!


Manali, India




主办单位 Organizer : 国际佛光会印度德里青年分团 BLIA YAD, Delhi


协办单位 Co-organizer : 中国华人联合医队


(杨立前 医生 - 队长)


马来西亚如意基金会:(林文强 居士 - 总协调)


活动日期 Date: 2009年6月7日至15日 ( 7th-15th June 2009 )
活动地点 Location : Kee Village, Lahul & Spiti District, Himachal Pradesh, India
地理位置 Geog. Status: 高山,平均海拔3500米。High land, approximately 3500m above sea level
气候 Climate: 夏天,白天约15 - 20 °C, 晚上约8 - 10°C. Summer ,15-20 °C in day time, 8-10 °C in night time.
获益乡镇 No of villagers to be covered : 5
参加人数 No of participants : 约1300 人 , around 1300
交通工具 Transportation : 巴士 bus

Wednesday, June 10, 2009

利众医院。守護生命,守护爱的医院

亚玛泽仁活佛在选址并筹划医院的兴建
卫生局长四郎益西先生在医院院长布都喇嘛及
杨立前医生的陪同下亲临导督工作
医院于施工中


利众医院简介

  • ***医院之缘起: 四川省德格地区,由于恶劣的气候,贫乏的土壤,严峻的高海拔,导致当地的老百姓生活上的 艰苦,医疗资源上的贫乏,更是燃眉之急。方圆数百里难觅一间设备较好的医疗诊所; 乡民若患病,经济较好者,唯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大城市就医,而无能力者只好听天由命,饱受煎熬。为了改善炯迫的现象,扎西寺的亚玛泽仁活佛及慈悲的布都喇嘛毅然决定筹建一所可以守护生命,守护爱的医院。

  • ***宗旨和对象:在十方信眾的鼎力籌募下,利眾醫院終于佇立在扎西寺旁的的土地上,開始肩負着救济贫病,让医疗服务深入偏远地区,救死扶老,给于出家人及穷人医疗服务。医院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四川省德格县约五万的贫苦大众及有缘到访的喇嘛和出家人。
  • ***性质:非盈利机构
  • ***医疗服务:
  1. 藏医、西医、中医。(门诊及住院)
  2. 内科、外科、妇女、儿科、口腔科
  • ***联系:杨立前医生也是马来西亚利众医院基金会的会长,虽置身海外,有缘得知这般惨况,发心不遗余力地亲临督导建院,筹划及管理医院的工作,并成立马来西亚利众基金会。
若欲施善款的善心人士可拨入

账户: Budu
帐号: 3881-1-0022053-1
银行: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Malaysia Berhad
台湾账号:台北市德敦昆哲佛学
账号: 19730269

功德无量!谢谢!

Sunday, May 17, 2009

灾难有界,大爱无疆 Sichuan Earthquake Relief Crew leads by Dr Yong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 ,华裔医师灾区献爱心


央视网消息(中国新闻):杨立前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裔医生,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制众医院基金会的会长。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上海访问的杨医生,马上回到马来西亚募款。6月1号他又来到成都,开着一辆流动医疗车,巡回在偏远灾区的大小村落。

杨立前医生和他的四个助手,开着这辆装满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面包车,,已经在灾区奔跑了6天。散落在偏远受灾村落的民众是他们的义诊对象。停下来看病,开上车赶路,流动医疗车一站接一站,为灾区民众送上海外华人的关爱。这一站,是德阳什坊师古镇的金龙村。

受灾村落,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对杨医生来讲,语言不是问题。伏下身、一句询问,一个眼神,带给受灾民众的,除了病痛的缓解,还有心理的安抚。

马来西亚制众医院基金会会长 杨立前医师:看到远道而来的医生,亲切如自家人,受灾灾民如何用语言表达感激的心情。

德阳石坊师古镇的金龙村受灾民众:在有着多年医疗救助经验的杨医生看来,后续医疗服务对于稳定受灾民众的身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而他在这个时候来到灾区,一方面是为受灾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一方面也要为下一步组建华人医疗队实地考察,提出长期的援助方案。